Search

這些普通勞動者這樣成為“網紅” - 新華網廣東頻道

asportasporta.blogspot.com

  用力工作、用心生活。從田間地頭、從廠房車間、從工地的腳手架上,他們走進公眾視線,走向時代舞臺的中央——

  這些普通勞動者這樣成為“網紅”

范得多與彭小英。(受訪者供圖)

朱付軍的泥塑作品。(受訪者供圖)

在自己承包的山下做直播的于新偉。

  工廠女工、環衛工人、火車司機,普通勞動者網上爆紅的故事,如今不在少數。他們,沒有高超的拍攝技巧,沒有高級的攝影設備,僅用最接地氣、最簡單的方式,記錄自己真實的工作與生活、興趣和愛好,卻收獲了數百萬粉絲的點讚與追捧,成了“聚光燈”中心的“明星”與達人。用力工作、用心生活,從田間地頭、從廠房車間、從工地的腳手架上,他們走進公眾視線,走向時代舞臺的中央。

  11月1日,網名叫“守山大叔”的于新偉突然發現自己在抖音上火了。

  短短一天時間,他發布的詩歌朗誦《再別康橋》,衝上了平臺的熱搜第一,有超600萬人觀看,獲讚34萬多。

  視頻中,他站在黃土裸露的山坡前,身著那種工地上工人們常穿的“迷彩服”,戴著耳機,手握話筒,以極富磁性的嗓音配合幽默風趣的表情,深情地朗誦:輕輕地,我走了……

  最普通的勞動者,以極富“反差萌”的方式走紅網絡,他不是第一個。

  工廠女工、環衛工人、火車司機等等,這些普通勞動者網上爆紅的故事,如今不在少數。他們,沒有高超的拍攝技巧,沒有高級的攝影設備,僅用最接地氣、最簡單的方式,記錄自己真實的工作與生活、興趣和愛好,卻收獲了數百萬粉絲的點讚與追捧,成了“聚光燈”中心的“明星”與達人,走向時代舞臺的中央。

  守山大叔的“牧野繁花”

  11月2日,在接受記者採訪時,于新偉一再表示“意外”。

  這個來自河北承德的中年男人,其實是第一次在抖音上發布關于朗誦的視頻。

  “我最早被網友關注,是因為唱歌。”説到唱歌,有些內向的他,打開了話匣子。

  大約在十幾歲時,于新偉就愛上了唱歌。“沒有伴奏,就是幹唱。”他回憶,那時候印象最深的一首歌是《放牛郎》。還有,電視劇放什麼主題曲,于新偉就學什麼。《西遊記》主題曲《敢問路在何方》,成了他至今難忘的歌曲。

  愛唱,沒人的時候,他就唱。一唱,就從少年唱到了中年。

  視頻中,他表演大方,時不時用幾個搞笑的表情“解構”一本正經的朗誦語氣,幽默感十足。被曬得黝黑的臉,高過頭頂的發際線,這個外表再“土”不過的男人,卻憑借模倣張學友的《味道》、張國榮的《倩女幽魂》,唱火了直播間。

  “張學友翻唱辛曉琪的《味道》,我很喜歡,因為我的聲線和張學友比較接近。”

  他不追星,但喜歡很多歌手。當兵的時候,戰友有錄音機,他曾借來反復聽過劉德華的歌,也曾跑到宿舍沒人的樓層錄磁帶,將錄好的歌寄給家鄉的父親。從兩年前至今,他在快手上的粉絲累積到了百萬。

  除了自己的快手網名“守山大叔-牧野繁花”外,他更多被網友稱為“養雞大叔”。

  8年前他包過山種過樹,6年前開始養過4年牛,後來打了兩年工。2019年臘月,他結束了攜妻帶子的江西打工生活,回到老家承德開始養雞。也就在這年臘月,他開始在短視頻直播平臺上發布作品。

  從來沒學過朗誦,只是偶爾在直播間唱歌的時候穿插一點。他模倣動物世界裏趙忠祥的聲音,也琢磨《舌尖上的中國》《國寶檔案》的解説。他説,過去的日子很苦,現在養雞生意有了起色,家人團聚,挺開心,“我就是想守著山,養養雞,拍拍視頻”。

  泥巴哥的夢想

  早上八九點起床,開始一天的泥塑制作,泥巴哥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點,回家後有時會剪片子,一直忙到深夜。這是他的日常。

  快手上的達人泥巴哥,本名朱付軍,來自河南省鶴壁市泥塑之鄉浚縣,泥塑在當地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。

  大約兩年前,他因為在快手上直播泥塑和發表泥塑視頻作品,走紅網絡。現在,泥巴哥有400萬粉絲,位居平臺“頂流”行列。

  但這一切來的,並不順利。

  80後的朱付軍,務農之余幹過保安、做過焊工,3年前因為腿部受傷,他回到老家。“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啥,剛好看到一條新聞,當地政府推廣民俗文化和非遺項目,我就想著自己會做泥巴,試著捏了一個拖拉機,發布到了直播平臺。”

  沒想到一夜之間,播放量就達到了200多萬次。這讓朱付軍開始琢磨更高的目標。

  “有一次去臨村串門,看到那些老藝人家裏都堆著很多精美的泥塑賣不出去,我覺得太可惜了,就想著能通過直播試試。”從此,他成了當地第一位通過直播帶貨的“主播”。

  2018年至今,他已幫100多位手藝人,累計帶貨泥塑超10萬件。

  現在,泥巴哥成立工作室,他和大哥負責泥塑制作,構思段子和劇情;表哥表弟負責拍攝和剪輯。目前,泥巴哥著手在村東的老院子,建一個泥塑拍攝基地,“有主幹道,分城市、農村場景,還有古代建築、現代軍事係列的泥塑等等。”泥巴哥説,這樣做是想讓創作更加體係化,人物也更加有連續性。

  “守護老一輩人留下來的手藝,不想讓這種手藝失傳。”這是朱付軍如此堅持的動力和夢想。

  曳步舞夫妻:在陰霾中尋找一道光

  幾個月前,電臺、報紙、網站、自媒體一波接一波地趕到一個以眼鏡和制鞋為主的小村子。他們都在尋找一對在田間地頭跳舞的夫妻。

  今年6月,這對夫妻因為帶著兒女跳舞的短視頻走紅網絡,在他們拍攝的一段段作品中,屋前和田埂就是舞臺,沒有燈光和華麗的服裝,只有自編自導的曳步舞和洋溢在臉上的笑容。

  他們在快手名叫“小英夫妻:溫州一家人”。最常見的,是兩人站在一棟老舊的農村房屋前,伴著在網上花10元錢找人調快節奏的經典老歌《渴望》,跳著歡快的舞步。

  彭小英今年45歲。跳舞時,她喜歡笑,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,擠得眼角的皺紋形成一條條深溝。丈夫范得多49歲,比妻子高出半頭但身形消瘦,他皮膚黝黑,總是跟隨妻子的節奏起舞。

  有一年,范得多在去昆明打工的路上遭遇車禍,他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,被一輛從側面衝過來的卡車撞成重傷。後來,范得多又被診斷為抑鬱症。他們去過山東、北京等地治療。至今,家中還遺留著當年沒吃完的藥。

  那段時間,彭小英的網名叫“再怎麼煩惱也要對別人微笑”。 雖然努力保持著微笑,但家裏的重擔一下子都落在了彭小英身上。她一邊忙著生意,一邊照顧丈夫和孩子。

  彭小英也有堅持不住的時候,總覺得自己的氣管裏有東西噎著,喘不上氣。醫生建議彭小英多運動,她想起之前在廣場中看到有人跳曳步舞,就想著也學著跳跳。彭小英想叫上范得多一起跳,“給他找點事,分散下注意力,沒準心情就能好一點。”

  起初,范得多有點抗拒,但拗不過彭小英的堅持。意外的是,跳了一場舞,出了一身汗之後,他感覺整個人輕松了不少。追趕在自己身後的陰霾,倣佛透出了一道微弱的光線。

  跳舞對夫妻倆來説,付出的成本非常低。除了網購了兩個可以拖著走的音響,就只需要提前在保溫杯裏灌上一壺水。打開網上的舞蹈教學視頻,邊看邊模倣,丈夫跳給妻子看,妻子跳給丈夫看。奶奶梳頭、挑扁擔、拉風車、鴨子走路拍屁股,蛇在田間昂頭行……這些他們的經歷和田間的勞作場景都是他們創作的靈感來源。

  彭小英説,“我們並沒有想成為‘網紅’,只想表達自己的心情,那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勞動中得到快樂,在努力中讓自己活得精彩。”(記者 蘭德華)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November 04, 2020 at 06:25AM
https://ift.tt/38a5vXO

這些普通勞動者這樣成為“網紅” - 新華網廣東頻道

https://ift.tt/2UWLMDs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這些普通勞動者這樣成為“網紅” - 新華網廣東頻道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